习拳忆师|难以忘却的怀念,牢记大道地前行(上)

太极松泉 · 弘道养正

始于1988年

难以忘却的怀念,牢记大道地前行(上)

 

师父在博雅塔下、未名湖畔凝视远方

 

 

师父离开一年了,我们无时无刻不怀念师父,他老人家音容犹在、授拳的片段历历在目。我写的一篇小文《弘道养正——传统正宗陈氏太极拳进入学府》载于师父的遗著《太极是道》,记叙了追随师父的心路历程,全面折射了师父精湛的拳艺和高尚的师德。这里不谈师父的拳法和心法,想从另一个侧面怀念师父的解惑情怀。在习拳过程中,我存在无数的困惑,师父总是轻而易举地解开我心中的谜团。
 
一问:2011年金秋之际,我结缘师父于燕园,几次拳课后,我向师父提出一个尖锐问题:我的身体比较僵硬,无法达到太极拳的要求,比如,金刚捣碓中的开步站不稳,搂膝中的手过不了膝,我不太适应太极拳吗?师父曰:太极拳法,根本无极,无极而生太极。人是受父精母血之阴阳调和的结晶,降生后,命门未闭,故有天地之性,婴儿的动作就是太极。三岁既过,命门闭之,则先天之性俱泯,人长大后,身体越来越僵硬、拙劲变大,修炼太极拳,可以打开命门、骨节润转、筋之放长。开始学拳,架子高一点,开步小一点,循序渐进,因人而异,长期坚持下来,身体会越来越柔,能够达到太极拳之境界。师父一席话,让我解开了心结,从此习练十三年来,身体变化很大。
 
二问:以前,我工作比较繁忙,有的时候耽误拳课,如何处理工作与太极拳的关系?师父曰:太极拳是缘分,有了缘分,不会耽误工作。只要心中有了敬、静、净,偷闲之时,卧牛之地修炼。学拳必须师父口传心授,不可以从视频中学。工作与拳课有冲突的,先工作,工作之余可以复习旧课,回来时,等师父有空的,补上缺课的内容。这些年,都是按照师父的教导这样做的,在国内外出差或者旅游之余,随时随地打拳,从来没有间断,回京时,师父非常耐心地给我补课。
 
三问:我对体育运动兴趣广泛,也参加了一些业余比赛,太极拳与运动有没有矛盾,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?师父曰:劳动、活动、运动之间有别,劳动很光荣但损害身体,活动是体育项目,争取荣誉但消耗血汗,太极拳才是运动,养身体开发第三潜能。你如果喜欢体育运动,可以参加,但必须与太极拳关联上,注意几点:一是可以参加游泳、羽毛球(包括网球、高尔夫球)、有些传统项目(比如踢毽子、推环);二是体育运动之前先打太极拳以热身,运动之后打太极拳以放松身体;三是参加体育项目,脚起腿发腰转行梢,像打太极拳一样,事半功倍;四是娱乐为主成绩为轻。我每周打一次(偶尔两次)羽毛球,都是按照师父的教诲,打羽毛球非常愉快,从来都没有受伤。
 
四问:拳课的过程中,师父或者教练领拳时,有些学员超过或者跟不上师父或教练,如何才能做到步调一致?师父曰:打太极拳与跳舞区别很大,跳舞要求整齐划一,但打太极拳则因人而异,不一定非要达到步调一致。不过,在道场则需要和谐的气场,保持不顶不丢的状态,否则,不会感应师父的意和劲。超过师父的速度就是顶,太慢了就是丢。学员打拳比师父慢0.3-3秒幅度内,都是不顶不丢、和谐的状态,不必齐整划一。开始学拳,我有的时候把握不了,但我心中有了师父的话,坚持下来,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。

 

五问:社会上有很多人打太极拳,喜欢用音乐,有的声音很大,我们这里基本不用音乐,如何评价?师父曰:太极拳本身就有音乐的韵律,打一套太极拳就是一旋律,太极拳指挥音乐,而不是音乐指挥太极拳(跳舞相反,音乐指挥跳舞),表演太极拳中用音乐只是给观众观赏,而好拳手则随着身体开合、气息顺畅,自如行拳,而不是跟着音乐走。所以,我们学拳,不用音乐。对别人使用音乐打太极拳或者跳舞,也不用反感,我们打自己的太极拳,这才是闹中取静的定力。师父的一番话让我开悟了,有的时候,有些人跳广场舞,我可以在边上安静地打太极拳。
六问:虽然我们打太极拳的好处很多,但学拳过程中,身体也出现了小毛病,我也碰到了类似问题,比如膝盖痛、湿疹、疮等,如何对待?师父曰:打太极拳好比《西游记》中的取经一样,只有经过八十一难,才能修成正果,太极学拳中出现一些小毛病是正常的,因为打太极拳可以从深层次中排毒,在皮肤表面才显现出来。坚持一段时间打太极拳,这些小毛病会治愈,膝盖三肿三消自然成。面对这些问题时,打拳过程中,切忌两膝摆动,而用横的“8”字运转,百天用蓄劲打太极拳,出现滞气时,可以用快拳,出现湿疹、疮,可用香油涂沫。师父的话在我身上灵验了,我学拳三年、八年、十年的三次膝盖大痛,肿消之后,完全好了,我的右脚背面挨近踝处出现鸡蛋大一样的硬包,经过38天后,完全消失了。

 

七问:打太极者往往都有侠情,喜欢练习器械,我也概不例外,那么拳与器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?如何练得好?师父曰:学拳是器械的基础,只有学好太极拳后,掌握了拳法和心法,学器械才能迎刃而解,太极拳是大树,太极器械则是果实。太极器械很多,像十八般兵器,根据学员自己的兴趣可以挑几项,比较常用的有单剑、单刀、双剑、双刀、棍、春秋大刀、枪等,一般按顺序先易后难。练习太极器械对太极拳也能相互促进,单剑开发柔劲,单刀开发爆发劲,双剑、双刀开发协调劲,棍开发雄浑劲,春秋大刀开发缠劲,枪开发沾粘连随劲。学太极器械必须师父亲授,不断练习。记和背诵谱名,理解要义,事半功倍。学器械之前先打一趟拳,以活动热身,效果更好。我是学太极拳两年后,开始向师父学习太极器械,这几年学了单剑、单刀、双剑、棍,都是师父亲传,受益无穷。每次学新的器械之前,师父在武馆挑的他用过的器械给我,已经珍藏了,睹物思情,潸然泪下。
八问:社会上有些学太极拳者,有的先学站桩后学太极拳,有的先学太极拳后学站桩,对此如何理解?师父曰:太极拳,理根太极,因处处不离阴阳,故名太极拳。太极者,形而上之道也,太极拳者,形而下之器也。太极拳包含了桩,七十六式就是七十六个活桩。太极拳经历招熟、懂劲、神明三个阶段,只有达到高级阶段,身体松沉了,才能站桩,否则先站桩是一个死桩而不是活桩,会造成僵且顶。师父取决于徒弟或者学员的状态,才能让弟子学站桩。前几年,师父不让我学站桩,学太极拳三年后,师父花几年为我捏架几遍,同时教了四种推手,我身体松沉达到一定程度,才学站桩。2020年秋季,师父让我学站“1”字桩,2021年秋季学“2”字桩,2022年秋季学“3”字桩,师父从外形和心法耐心教我,三年让我学会了真正的站桩,浩然之气,油然而生,感念师父。

 

九问:太极拳者,目的不一,有的想学养生,有的想学表演,有的想学功夫,如何理解?师父曰:这些观点偏颇了,太极拳是内拳,集养生、表演、竞技三大功效融为一体,养生可以健康身体,表演可以陶冶情操,竞技可以交朋友。修炼太极拳开发第三潜能,乃是先天自然之炁流。炁流发动时,通百关,排秽浊,润肌肤,坚筋骨,养脏腑,治万病。太极拳者,天地炁也。即是中正之炁,即是“一”。一正避万邪。故常言:太极拳不打人,太极拳使神鬼都害怕。其技击性乃是出于自然,非以手中相搏也。其为炁也,至柔至刚。刚劲如疾风迅雷震撼对方,柔劲如和风细雨化解对方。这才是师父所说的弘道养正的至简大道,我们永远牢记。
 
 

 和劲!

 

弟子 汪建成

2024年11月28日写于燕园书斋

(接下篇)


培训中心长期面向新老学员公开征集学拳感悟、心得体会等内容分享,以及对杨松泉师父的回忆与纪念,体裁主题不限,欢迎大家投稿至邮箱:

taijisongquan@126.com

      

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。

太极松泉敬启

太极者

无极而生,动静之机,阴阳之母也

太极拳是

音乐的韵律,哲学的内涵

美的构造,诗的意境

太极松泉

遇见太极,遇见生命的礼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