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太极 · 弘道养正

松泉团队心意真,
九华山中太和修,
离乡融境修太极,
佛道境地显神通。
——杨松泉师父
2019.4.30于九华山
己亥谷雨后的第六天,杨松泉师父带领教练团队前往皖地,在黄山、九华山等佛道境地,修炼生命的真义。
“圣人之道,入乎耳,存乎心,蕴之为德行,行之为事业。”
此次出行,非为旅行、非为赏景。一路上,我们聆听师父的教诲,将所知验之以实践,又在实践中反省身心,实在是一次极其珍贵的知行合一的体验。
黄 山

第一站,师父带领我们徒步登顶黄山。
黄山气候多变,时雨时晴。这一天天气却很好,晴,且有和风。
人生无处不太极。
师父告诫我们:登山不是爬山,而是一种修炼。
登山须要用委中,要“用后不用前”,这样不仅不会伤膝盖,还能养护膝盖。
登山要“太极”,而不能“太急”。要气沉脚下,把心放到两脚下,完全用练太极拳的方法来登山,这样才能做到心平气和,而不会心浮气躁、气喘吁吁。
前方山势若是平缓漫长,就用练一路拳的方法来登山;若是平缓的一小段,就练太极单剑;若是山势陡峭,就练二路拳;若是险峻急促,就练太极单刀。
在师父的带领下,我们练着刀枪剑棍就到达了顶峰,丝毫不累,反而感觉酣畅淋漓,舒服极了。

薄海内外之名山,无如徽之黄山。登黄山,天下无山,观止矣!
——徐霞客
黄山原名“黟山”,因山峰呈青黑色而得名。后传说轩辕黄帝在此修炼成仙,因此改名为“黄山”。
师父认为,这样的传说显得小器(小气),黄山是历经数万万年,形成的一座独特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山。仅仅因为一位轩辕黄帝在此修炼成仙,不足以命名黄山。
黄山之名,应该来自于“炎黄子孙”之“黄”,而非“轩辕黄帝”之“黄”。黄山,是炎黄子孙的山,是炎黄子孙的大图书馆、大植物园、大后花园,有无数的高人在此处修炼。炎黄是我们的祖先,子孙是我们的后代。唯有这样的说法,才能够与黄山之大器(大气)相匹配。
师父进一步说道,对于太极推手,也有小器的说法与大器的说法。
小器,教权宜之计
掤捋挤按须认真,引进落空任人侵,
周身相随敌难近,四两化动八千斤。
上打咽喉下打阴,中间两肋并当心,
下部两臁合两膝,脑后一掌要真魂。
大器,教经谱之要
脚踢拳打下乘拳,妙手无处不浑然,
任他四周都是敌,此身一动悉颠连。
我身无处非太极,无心成化成珠圆,
遭着何处何处击,我亦不知玄又玄。

太极拳是音乐的韵律,哲学的内涵,美的构造,诗的意境。
黄山之奇美卓绝,在于云海缥缈、奇松竞秀、怪石嶙峋,远远看去,如同水墨画一般。
师父说:琴棋书画皆太极,得一者得天下。这个“一”就是太极。
中国的山水画,与西方的油画截然不同。油画讲究写实,要求真实地呈现每一个细节。而中国的山水画中存在“留白”,那是没有笔墨的部分,是“无”,但在这个“无”之中,其实什么都有了。黄山就是中国山水画的完美呈现,在那云雾的包裹之中,有无限的生命,无限的奇观。
真正的音乐也是有无相生的。比如,伟大的音乐家演奏时,手指落在琴弦上是“有”,不弹奏时是“无”。在这段不弹奏的时间中,虽然没有乐音发生,但是并不枯燥,而是让人感到“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”,让人感到美的享受。
真正的琴棋书画,其内核都是太极,是有无相生、阴阳相济、天人合一。

太极两仪,天地阴阳。
阖辟动静,柔之与刚。
一开一合,有变有常。
虚实兼到,忽见忽藏。
或收或放,忽驰忽张。
盈虚有象,出入无方。
——陈鑫《陈氏太极拳图说》节选
黄山的云海气势磅礴、忽起忽落、时刻变化、螺旋缠绕、阴阳分明,在我们眼前展现一幕幕活着的中国传统古文化。
师父说:黄山乃是太虚之境,太极本太虚之象,黄山是世界真正的众生静修之地。

太虚
气,是中国哲学里独特的概念,置身云海中,能够真实地感受到“气”。气非无,乃是有;气又非有形,乃是无形之有。
“太虚无形,气之本体;其聚其散,变化之客形尔。”(张载《正蒙》)

动静
气时刻变化、升降飞扬、动静相感、未尝止息。
气变化极慢,慢到能看清每一个瞬间;变化又极快,快到每一微秒都与之前不同。其中蕴含着快与慢的哲理:快就是慢,慢就是快。
太虚为至虚之实,亦为至静之动。
“至静之动,动而不穷。……动而不穷,则往且来。”(张载《正蒙》)

有无
气亦有亦无、有无相生、日新不已、生生无息。
“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”
“无,名天地之始;有,名万物之母。故常无,欲以观其妙;常有,欲以观其徼。此两者,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,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(老子《道德经》)

师父说:自有宇宙始,便应有此山。
黄山山势雄伟超拔,石缝中长出钟灵毓秀的黄山松,更有无数生命在这里生长。若非这山已有数万万年的道行,是不能够承载如此众多生命的。
<< 左右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>>
九 华 山
昔在九江上,遥望九华峰。
天河挂绿水,秀出九芙蓉。
——李白

《九华秀色图》王翚(清)

《九华山色图》黄宾虹
九华山,相传是上古学仙修道的圣地,据《福地考》记载,曾有不少高道在此处修炼,是道家修真的七十二福地之一。
如今,九华山是著名的佛门圣地,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,也有诸多高僧大德在此圆寂后肉身不腐,受到供奉。
师父说:九华山是真正的佛道境地。
无道则不成佛,佛是道家修炼完满的程度。所以,有佛之地必有道,有道之地将来必成佛。
在佛门重地,最重要的是保持“敬”、“静”。有一颗敬畏之心,有安静的言语和行为。
九华山与黄山,乃是一静一动。
黄山为动,因为这里是炎黄子孙的后花园,先祖一定希望自己的子孙在这里活蹦乱跳。
九华山为静,因为这里是佛祖的家。我们来到佛祖的家中,本已惊扰了佛祖。唯有心中有佛,戒去浮躁、收敛心神,才是真正的修炼。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得到佛祖的欢喜。
不静不知动其妙,不静则不知九华山真正的面貌和内涵。
团 队 精 神

松泉团队于黄山“团结松”合影

松泉团队于合肥包公祠“廉泉”合影
在家千日好,出门时时难。
此次出行,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。
师父说: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,团队精神是移山倒海的力量。有团队精神,山可移,海可倒。
一路上,我们互相扶持、团结互助,不管上山下山都没有受到任何难为,每个人都收获了圆满的身心体验。
黄山云海势磅礴,
九华圣境妙庄严,
翡翠湖滨共习拳,
至简大道修太极。
——徒弟谢盈莹
2019.5.2于回京路上
杨松泉师父率领教练团队,在黄山顶峰,为众弟子带来节日祝福,还有更多精彩花絮,请点击以下视频观看
特别鸣谢:合肥某公司董事长刘永申先生及其家人刘明明、刘莉莉等,合肥某公司董事长张颖女士及其家人程思瑾等,感谢您们对松泉团队的全力支持
中华太极,弘道养正
太极者,无极而生,动静之机,阴阳之母也
太极拳是——
音乐的韵律,哲学的内涵
美的构造,诗的意境

遇见太极
遇见生命的礼物
长按识别二维码
通往健康、快乐、幸福、长寿之路

跟杨松泉师父学习中华传统陈氏太极
详情请垂询
136 7109 3368
185 0052 8617
010-8402 4669
北京市东城区香饵胡同130号
更多了解请点击
投稿请联系 taijisongquan@126.com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了解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