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极松泉 · 弘道养正
始于1988年老字号

陈公照丕遗照
今年12月30日是我的外公陈照丕先生逝世四十八周年。回首往事,感慨万千,外公的音容笑貌,历历在目,他老人家精湛的拳艺、高尚的武德,永远是我修行道路上的楷模。
陈公照丕(1893年4月8日——1972年12月30日),字绩甫,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氏,陈氏十八世、太极拳第十代传人,是陈氏十四世“牌位大王”陈长兴之四世孙、太极拳大师陈登科之子。他幼承家学,随其父登科修炼祖传太极拳,登科故后,又师从十六世祖延熙、十七世叔父发科等先辈继续深造。陈公照丕少时练拳十分刻苦,日练拳数十遍,不论严寒酷暑,朝夕不辍,功夫醇厚,拳艺高超。二十一岁即外聘到甘肃、河北等地传授拳艺;七年后返乡,任温县国术社教练。

陈公照丕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拳法之撇身拳
陈公照丕学识渊博,理论造诣极深,先后著有《陈氏太极拳汇宗》、《太极拳入门》、《陈氏太极拳图解》、《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》等书。洋洋数百万言,阐述太极拳原理,深入浅出。其理论著作篇幅之巨,内容之富,为历史所罕见,对陈氏太极拳发扬光大,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陈公照丕一生传授拳术,不图名,不为利。他1928年到北京,是陈氏太极拳在京城传拳的第一人,从此陈氏太极拳的精华,方为世人所知。他晚年返回家乡,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,培育出一代新人。一度衰落的陈氏太极拳能在几十年战乱后得以中兴,陈公照丕贡献卓越,不愧是陈氏太极拳发展史上承前启后、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!

陈公照丕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拳法之撇身拳
1928年,外公受族人推荐,应北京著名国药店同仁堂掌柜乐佑申、乐笃同兄弟之聘赴北京教拳。当时,河南同乡会的清末翰林李庆临,以太极拳发源于自己的故乡而感到自豪,遂投书《北平晚报》广为宣传,文称“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,陈王廷、陈长兴等诸先辈拳术早已声震全国,今有陈长兴公四世孙照丕漫游到平,小作逗留,暂下榻南门外打磨场杜盛兴号内,如有爱好,莫交臂而失机之,悔之莫及”。

陈公照丕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拳法之玉女穿梭
一时间,北平的武术爱好者手持报纸,纷纷来访,每日里接应不暇。当时,北平城里有一位大力士,人称“盖半天”,带着十几个徒弟,手拿报纸气势汹汹地找到外公,扬言道:“姓陈的,你初来乍到,脚下踏的是谁的地方?且和我比试一招。”正说着,忽如猛虎下山一跃扑向外公,嘴里同时发出一声咆哮,只见嗖地一下,“盖半天”刚碰到外公的身体,便扑倒在丈余远的地上。大汉气急败坏,边从地上爬起来,边举起他的左拳,直向外公的双眼封来,外公仅用左手逆行速绕大汉的手腕,一个引进落空,大汉撞进外公的裆内地下。大汉羞得满脸通红,立即令众徒给外公跪下叩头拜师,并发誓:“从此我和众徒就是陈老师的徒弟,只要老师在京城用得着的地方只管吩咐。
后来,同仁堂药店的原保镖,山东有名的武师熊士虎也不服气,前来比试。熊士虎练的是大洪拳,抢上一步就封眼,外公连续让了几招后,双手一分一合,就把对手离地托起半尺多高,熊大汉立即昏了头,但外公又把他轻轻放下,两次皆如此。围观者齐声鼓掌喝彩,山东大武士感动得两眼流泪,他清楚,当自己被托起来时,只要对方随手一甩,自己会被摔得可想而知。遂立即跪地向外公施礼道:“陈老师功深、德厚,太令我敬佩了!”之后,外公又在宣武楼立擂,与众武士连打十七天,从未失手,声名大震。原汁原味的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始传播于京城。

陈公照丕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拳法之掩手肱拳
1930年,外公受南京市市长魏道明之邀赴南京传授拳艺,兼任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。
1933年,外公任全国运动会国术裁判,第二届国术国考评判委员。
1935年,外公在南京出版《陈氏太极拳汇宗》,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书名。
1938年,南京沦陷,外公不甘在日占区教拳,遂速返家乡,加入抗日将领范庭兰将军的部队任武术教官。平时教授战士武术,训练战士的近战本领;战斗吃紧时,外公便亲帅敢死队出生入死,战斗在第一线。

陈公照丕1935年于南京国术馆留影
1940年,外公前往洛阳教拳,任第一战区司令部、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直接税务局国术教练。
1942年,外公受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张含英之邀请到西安,在黄河水利委员会担任武术教官(张含英解放后任国家水电部副部长,长期坚持练习陈氏太极拳,享年102岁)。外公也是当时在国家政府机关授拳的唯一的陈氏太极拳大师。1945年抗战胜利后,外公随黄河水利委员会东迁至古城开封。
1948年,开封解放,外公遂参加革命工作。他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,仍然继续教授太极拳。当时,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先生总觉得自己的剑术功夫不行,遂来拜见大师。一见面,外公就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你扮演的角色是女人公,应该练坤剑才是,男剑术是不配套的。”说得梅先生连连点头。从此,梅先生经常登门求学,终于练就了一套高超优美的坤剑术,深受广大戏迷的欢迎。

陈公照丕1972年于郑州与学生合影
1958年春节,外公回乡探亲。眼见家乡非常贫穷,练拳者寥寥无几。外公深恐祖传的太极绝学后继无人,心急如焚,毅然辞去公职,全心意地回乡教拳。返乡后,外公在自己家里办起了武术班,并且让我把院内的所有树木挖掉,修了一个简易练拳场,义务传拳收徒。目前陈家沟村宝贵的老架拳法绝学是由外公传承下来的。
同年三月,河南省武术表演赛在郑州召开,外公荣获太极拳第一名。1960年,全国武术表演大会在郑州召开,外公被授予“全国太极拳名家”称号。1964年,外公当选为中国武术协会委员(当时河南省有两个名额,另一位是卜文德老师)。

陈公照丕1965年春节与照奎公等父老乡亲合影
当时,在温县体委的安排下,外公开始在县机关和温县第一高校全面推广普及太极拳。当时交通不便,外公每日步行十多里路,往返于陈家沟和县城之间,不辞辛苦,毫无怨言。并留诗一首:
披星戴月五更天,起床练习太极拳;
不怕寒冷风刺骨,单衫短裤不着棉;
行人观看笑绝倒,笑我古稀学少年;
摆脚跌叉能铺地,二起双足满天飞;
拳术不知老将至,名利于我如云烟;
但愿服务为人民,康乐幸福保平安。

陈公照丕(右)与陈公照奎(左)
1963至1966年初,在县体委安俊珍主任的带动下,陈家沟成立“温县陈家沟太极拳业余体校”,村支书张蔚珍任校长,外公任总教练。在县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下,陈家沟全体父老乡亲练太极拳的活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。
但好景不长。66年,“文化大革命”爆发。陈家沟村祠堂被拆,祖宗牌位被砸,太极拳被误认为“牛鬼蛇神”。这期间,外公受到了严重的摧残,被打成“反革命、国民党、叛徒、特务”等,扣上了四顶大黑帽,抓到公社批斗多次,人身受到极大的伤害和侮辱。


杨松泉先生率众弟子祭拜祖先
1967年秋,外公在遭受批斗和打压的形势下,思想突然走上绝路。那天晚上子时,外公突然跳进了家附近几十米远的一口水井,想一死了之。井里水并不深,但是外公一脚踩到井里的盘上的竹筒尖上,刺透了右脚掌,从脚底穿到脚面,鲜血染红了满井的水,外公也疼的昏死过去。直到天明,邻居去打水才发现,被众人赶紧救上来。但是,外公不能下地走路了,右脚和右小腿很快就发炎、溃脓,肿得像檩条一样,疼得昼夜无法休息。尤其夜晚更是厉害,常常整夜在哼吟声中度过。正好,外公有个好朋友,宁自礼老先生,是温县县医院的中医老大夫。他用家传的中药为外公治疗,帮助伤口消炎、长肉。但是由于伤口太大,每隔三五天必须去县里换一次药。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,外公的伤口慢慢地愈合了,身体有了明显好转。治疗了整整一年多,直到1969年初,外公突然收到上级领导寄来的医疗卡,从此,外公治疗的费用才有了保障。
外公每次换药,要从陈家沟村到县城去,换完药,再从县城返回来。那时候,众人不敢接近外公,我就用小平车拉着外公来来回回,一趟又一趟。外公虽然受伤了,但是心里想的嘴里说的还是太极拳。一路上听外公为我讲了很多传奇的太极拳故事、太极拳理,这是我小时最难忘的时光。记得最清楚的一次,是从县城返家的路上,外公十分高兴地给我讲他的内心话,他说:“小泉,这次外公受的伤能好,以后还能教拳,外公要感谢三个人。”我一愣,问:“哪三个人?”外公语重心长地说:“那时外公受尽折磨,万念俱灰,跳进井里后,却突然心明眼亮了。外公的耳边听到一位老者说:‘老人家千万不能死,这个村里的太极绝学还等你来传授,你以后还有重要的任务!’说罢,这位老者将我全身搀扶着,整整搀扶了几个小时,直到我被人用绳子救上来那一瞬间,这位老者才悄悄消失,要不是他,我在井里恐怕坚持不了这么久。第二人是那些把我从井里救上来的众人。第三个就是你小泉,你一次又一次不辞劳苦地带外公来看病,几十次来回,毫无怨言,终究把我的脚伤治好了,外公对你永远感谢不尽的。”

杨松泉先生在外公陵园扫墓

杨松泉先生率众弟子祭拜祖先
正是同年,《人民日报》刊登了一条毛主席语录:“凡能做到的,都要提倡。做体操,打球类,跑跑步,爬山,游泳,打太极拳及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。”外公无意间看到这条消息,这可乐坏了外公。太极拳受到了伟人毛主席的提倡,此时外公的身份也得到了全面的平反,太极拳的教学和传承有希望了。外公的心情非常好,很快,他的伤口彻底痊愈了,能完整地练太极拳和各种兵器了。外公马上向村领导要求,号召大家继续开始修炼太极拳。
外公还把太极拳编成毛主席的语录拳,一边练一边唱:“红军不怕远征难”——太极拳起势;“万水千山只等闲”——“嗵”!金刚捣碓。他这样废寝忘食地为传播太极拳奔走,村里人都不理解,他反而自嘲:
说我疯来我就疯,说我癫来我就癫;
为啥做这疯癫事,喜看后继满乡里。
夜深人静之时,外公也常常独自练拳,享受赛似活神仙的太极神妙。一日练拳后,外公留诗一首:
大梦谁先觉,武场人独眠;
樵楼三鼓响,练剑斩寒光;
汗流如春雨,冬天变伏天;
猜透太极妙,赛似活神仙!

陈公照丕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拳法之前蹚拗步
浩劫过后,陈家沟修拳之风重新兴起,外公又焕发了青春。对于众人曾经批斗自己的经历,外公彻底忘掉了,很耐心地继续传授陈家老架太极拳械推手等绝学。
为了总结和弘扬太极理论精华,外公经过多年呕心沥血,终于写就太极拳经典著作《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》,并首先献给国家体委。但由于国家体委对陈家沟太极拳存在偏见,并未接纳,后速被温县体委收藏,并广泛宣传弘扬,使众多武术爱好者得闻陈氏太极拳理论之精奥。


杨松泉先生率众弟子祭拜祖先
1970年,外公在太极拳的教学中,曾经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:“松泉,外公传授你的这套拳,就是正道,一定要把它修炼出个样子,到时你就会全面的大彻大悟。比如:掤捋挤按需认真,采挒肘靠更出奇,粘黏连随是正道,虚实开合才是真……”我始终牢记外公的谆谆教诲,修拳不止,意无止境,越修越炼奥妙无穷。我将永远修炼好这套绝学,永远感恩外公,永远感恩陈家沟的老前辈。


杨松泉先生率众弟子祭拜祖先
1972年9月,河南省要举行武术表演赛,邀请陈家沟必须派运动员参加。外公兴奋极了,当时外公担当村里武术教练的职责。为了加紧培养参加省里比赛的队员,许多高难度的动作外公都亲自示范。八十岁高龄的老人在训练场整整奔忙三个月,脚肿了、人瘦了,但毫无怨言。
但是,外公累坏了,先后两次住进医院。第二次住进医院时,他自己知道不行了,让我给他按摩全身,并趁机教我各处关节打人的方法,使我又一次恍然大悟。那天,在我给他按摩肝部时,外公在昏迷中惊醒,小肚一抖,立刻将我弹出丈余远,嗖的一声我腾空而起,侧身跌倒在四米多远的六号病床下面,恰好那床下有一双布棉鞋保护住了我的头部。屋里的八位病号及七八位医护人员都一齐愣住了。此时,我突然悟出了太极拳的更深奥秘。外公睁开双眼,看着从床下爬起来的我,问一声:“松泉,奥妙何在?”

杨松泉先生率众弟子祭拜祖先
1972年12月30日下午4点30分,老人家泪光闪烁,面带笑容,与世长辞,享年八十岁。 (杨松泉写于庚子年清明)

陈公照丕遗像

太极者
无极而生,动静之机,阴阳之母也
太极拳是
音乐的韵律,哲学的内涵
美的构造,诗的意境

微信公众号
遇见太极,遇见生命的礼物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了解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