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拳忆师|回忆恩师二三事

太极松泉 · 弘道养正

始于1988年

回忆恩师二三事



邂逅

28年前的一个周日,我在医生办公室撰写书稿《中医脉诊源流》,朋友来电说他的太极拳师父过来办事,有兴趣的话可以见面聊聊。

不一会儿,叩门声响起,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人走进来,来人正是恩师。寒喧后坐定,我问:“听说您刚从美国讲学归来,他们能听懂太极拳吗?”恩师答:“我是应邀去讲中医的。”我诧异道:“您不是教太极拳的师父吗?” 恩师答:“太极拳是中医的基础。讲课间歇时有人请我诊脉,我搭完脉说:赶快去医院检查,撑不过一周了。他大吃一惊,因为从无任何不适,也未查出过任何疾病。一周后他家人告知:他因肝癌晚期已经去世。”我问:“您怎么知道他活不过一周?”恩师答:“他肝气已绝。”我问:“肝气已绝在指下是何感觉?” 恩师答:“练拳到一定水平自然能体会到。”

望着恩师渐渐远去的背影,我把《中医脉诊源流》书稿扔进垃圾篓,决定当天下午登门学拳。

恩师呷一口茶,缓缓问:“你为什么想跟我学拳?”我说:“中医的核心是气,但业界正统认知是:气只是概念而非实质存在。我想通过练拳体会到气,让中医建立在真实不虚的基础上,真实不虚地帮到更多的人。”恩师放下茶杯:“你是我这么多年来遇到的第一个不为自己学拳的人。太极拳能生成中医所说的气,得遇明师正法,坚持习练肯定能体会到。”

二十多年过去,我终于如师所言体会到脉气,也渐渐步入中医之门。


替练

某日,儿子在小院跟恩师学拳。练了一个多小时后,两腿不住颤抖。恩师说:“累了就赶快歇会儿!来,坐我这儿,擦擦汗,喝点水,师父替你练。”我爱人忙对儿子说:“你别坐师父的椅子!师父练拳,你哪能坐着!”恩师说:“不要拘泥俗礼。坐着歇得彻底。好好看,师父练也等于你练。”言毕,一丝不苟地缓缓演示全套拳。

回家路上,我问儿子:“杨爷爷替你练拳时,你看明白了吗?” 儿子答:“明白了。练拳不只是胳膊腿儿动,每个笔划都有内在的起承转合,还有节奏韵律。”我问:“为什么说:师父练也等于你练?”儿子答:“心中有师,同心同德。”


香囊

某日去小院学拳。一进门,恩师就笑吟吟地迎上来:“听说你们过来学拳,俊峰特意起个大早赶制这三个中药香囊,送你们全家每人一个,请你这位中医大师鉴定一下做得合不合格。她准备考试正在冲刺阶段,今天就不过来了,托我转送。”接过香囊,心中阵阵热流淌过,真切地感受到家人的温暖,默默下定决心:好好练拳方可为报。


四两劲

某日,在小院学拳结束,恩师问:“还有什么问题吗?”我想了想说:“太极拳四两拨千斤,这四两是重量的四两,还是仅仅是比喻,具体大小因人而异?”恩师说:“过来,把包放下,把心放下,咱们通过八圆相生推手体会一下四两劲。”说着便搭上手,以四两劲推了左右共64圈,演示完毕说:“四两劲的种子已经完完整整地种到你身上了,慢慢习练,它就会越来越充实,直到成为身上自然而然的劲。”

走出院门,我的眼泪止不住扑簌簌流下来。我爱人问:“你这是怎么了?”我说:“师父太实在了!说到四两劲,跟我搭手意思一下就可以了,没想到不紧不慢整整推了64圈!”爱人说:“师父一向敬拳,给你的种子必须是最完整的。”转过胡同拐角之际,我擦干眼泪回头看,师父和师母还立在小院门口笑着挥手道别。未成想,这一挥手竟是永诀!


写书

书案上是恩师唯一的遗作《太极是道》,其言至简,其义至深,目光轻轻抚过之际,恩师言传身教的音容笑貌宛若眼前……当初我曾问:“学太极拳看哪本书最好?”恩师答:“我的师父曾经嘱咐我:我们是写书给别人看的人,把拳好好练到身上,我们就是最好的拳书。”我说:“您功夫和境界这么高,您赶快出书吧!”恩师答:“出版社早就跟我约好出书,已经列入出版计划,我也早就动笔写了。可是我每天练拳,每天都进步,每天都对拳有新的认识,不断推翻自己以前的认识。现在出书的话,我不敢确定写在书上的就是最正确的认识,我怕误人子弟呀!” 我说:“您这么进步下去,哪天是一站呀?这书啥时候才能出来呢?”恩师仰头朗声大笑:“如此看来,在我有生之年恐怕是看不到自己写的书啦!不过没关系,还有你们呢!咱们都是写书的人——好好练下去!你们不就是最好的拳书嘛!”

恩师的笑容与笑声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,也时常激励我坚持练拳,争取不断进步。


合璧
2024年12月4日


培训中心长期面向新老学员公开征集学拳感悟、心得体会等内容分享,以及对杨松泉师父的回忆与纪念,体裁主题不限,欢迎大家投稿至邮箱:

taijisongquan@126.com

      

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

太极松泉敬启

太极者

无极而生,动静之机,阴阳之母也

太极拳是

音乐的韵律,哲学的内涵

美的构造,诗的意境

太极松泉

遇见太极,遇见生命的礼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