习拳忆师|太极修炼修什么

太极松泉 · 弘道养正

始于1988年

太极修炼修什么

    ——在周年之际回答师父的提问



天地为大,亲师为尊。值松泉恩师周年之际,谨略述恩典,焚香以祭。

回首我的太极之路,历经坎坷,直至遇见师父,方才走上坦途。随后,在师父的引领下,迈向更高境界。蓦然回首,修炼太极,无论是大道还是小径,平坦抑或艰险,唯有真正启程,方能体会:太极之路既在眼前,又在远方;既真实可感,又虚无缥缈。

师父曾在初级到研究生阶段等各个班级问过同样一个问题:“太极是什么?” 回忆师父讲过的点点滴滴,余音犹在,经过不断地细心揣摩,每每感到常念常新,对太极内涵的理解也逐渐清晰起来。


一、太极修炼是一个过程。

师父曾说,太极的修炼分为三大层次、九小阶段,即初、中、高三大阶段,每一阶段又细分为三个小阶段,合计九段。从初级到高级,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不同的过程,每个阶段又都是一次历练。一个阶段就是一级台阶,每一级台阶,既是跨越之难点,也是迈上之起点,唯有走过其中这漫长之路,方能触及更高的境界。那么,我们如何跨越这重重台阶?

师父教诲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打一套拳(拳打万遍)。”每练一遍拳,都是一次新鲜的体验。拳练至万遍,便如同读尽万卷书、行遍万里路,“拳练万遍,神意自现”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一遍遍的静心修炼中,我们往往在不觉间已迈上了新的台阶。 

北海公园的白塔,永远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

二、太极修炼是一种状态。

记得一次北海九龙壁大课后,师父在回武馆的路上对我说:“把头领起来,记住,无论何时,都要百会领起。这不仅仅是练拳时的要求。”话音刚落,我身体一震,立刻尝试以百会领起全身。师父继续说道:“练拳为何?练拳是修道。修道即修身、修心、修性,而修身为本。身正则心安,心安则万邪避,这就叫一正避万邪。所以,无论何时,都要百会领起,让身心处于正气之中。” 

师父的这番话让我如醍醐灌顶,豁然开朗。从那一刻起,我明白了太极并非仅仅存在于练拳时,而是生活中的时时刻刻。生活即太极,太极即生活。 

九龙壁前,师父细心帮我捏架


三、太极修炼是一种境界。

师父说太极是道。自古以来,求道者如过江之鲫,得道者却寥若晨星,皆因一个“求”字作祟。修道不同于求道,正如行善不求回报,只需专注于应做之事,一切顺其自然。舍得之理亦然,“大舍大得,小舍小得,不舍不得”。“大道无情,大道至简”。 

师父还说:“修炼太极,只需用心练方法,无意得道。”这是顺其自然的境界。在太极的修炼之路上,我们皆为行者,唯有安静练拳,踏实做事,方能走得更远。师父以拳入道,身教言传,完美诠释了“道法自然”。他的拳法,动静之间,连接了身体与自然的脉动。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,每个人既是身体的主宰,亦是宇宙的一粒尘埃。“太极是宇宙,修化于卧牛之地;道出于命门,光射于天地之间。”这是师父的箴言。

大脑的认知对太极修炼的进步影响有限,反倒是拳法的修炼能启发心智。太极重在实修与体悟,师父常告诫:“练拳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”既然开弓,便无回头之箭。路虽远,行则将至。置身于太极之路,回望起点早已模糊不清;抬眼望去,师父的身影已化作万道光芒,洒向路的尽头。此时,仿佛听到师父的叮嘱:“继续向前吧。” 

紧随其后,是众人的齐声回应:“我们来了,我们在路上!” 

来吧,各位老师、各位同道,让我们跟随队伍,继续前行! 

太极之路,近在眼前,亦远在天际。当你真正踏上它,那份纯粹的真善美便始终围绕、引领着我们,让人不忍停步。愿这一生无憾,永远在路上。 

2017年,我和妻子在北海公园西天梵境跟师父合影


弟子 徐洪涛 叩拜

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




恩师周年感怀

杨家世人敬,

家有不老松。

后人享甘泉,

代有照丕公。

人远始觉音,

才梦又想容。

辈传留隽永,

兴世铸金铭。

2024年11月30日晨于京师一隅



培训中心长期面向新老学员公开征集学拳感悟、心得体会等内容分享,以及对杨松泉师父的回忆与纪念,体裁主题不限,欢迎大家投稿至邮箱:

taijisongquan@126.com

      

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。

太极松泉敬启

太极者

无极而生,动静之机,阴阳之母也

太极拳是

音乐的韵律,哲学的内涵

美的构造,诗的意境

太极松泉

遇见太极,遇见生命的礼物